手握高成交率、高銷售額優(yōu)勢的直播電商被稱為“移動互聯(lián)網四大發(fā)明”之一。直播帶貨究竟是流量變現(xiàn)的靈藥,還是虛假繁榮的泡沫?如何認識直播電商的爆發(fā)邏輯和未來方向?
討論這些問題前,商家應當有兩個基本認知:
——“并非所有電商都適合直播;直播不是盈利,而是機會和風險的博弈?!?br>
#01 直播電商發(fā)家史
● 前身
美麗說、蘑菇街在2009年和2011年相繼上線,以內容為驅動的導購社區(qū)誕生。普通用戶、網紅、時尚博主等以商品為基礎,通過創(chuàng)造優(yōu)質內容來安利新用戶,并將這些內容帶到微博、豆瓣等流量池中進行擴散。
這種以導購網紅推薦產品賦能消費者決策的模式,被很多人視為直播電商前身。
● 出現(xiàn)
2016年,在4G等技術加持下,直播由PC端大規(guī)模遷徙到移動端。一年內接連涌現(xiàn)出300多家網絡直播平臺,直播用戶數(shù)也快速增長。
2016年3月,自帶網紅資源積累的蘑菇街率先從一眾娛樂、游戲直播中脫穎而出,嘗試直播帶貨,并孵化了扶持旗下網紅直播藝人的業(yè)務。
淘寶最初通過賣流量給商家變現(xiàn),上線直播意味著給商家私域流量。在一番權衡之下,淘寶也在5月推出了直播。
直播電商初長成,發(fā)展勢頭迅猛。以薇婭為例,她在2016年5月開始直播,當時只有200個觀眾。但僅用了一年,她的一場直播就能獲得上億成交額。
● 爆發(fā)
事實上,2016-2017年直播電商已經高速發(fā)展。但2018年后,直播電商形式更加多元。一方面,抖音、快手布局直播電商;另一方面,市場也下沉到三四線城市。
疫情又帶來了直播電商的井噴式增長,李佳琦等主播變得家喻戶曉。不僅各大平臺、品牌競相布局直播,主播也從網紅向明星、企業(yè)家甚至政府官員過渡。
這個簡短的發(fā)家史透露了一些問題:
A. 直播電商受技術影響太大,互聯(lián)網讓網紅經濟成為可能,4G讓直播轉移到移動端,5G會讓直播出現(xiàn)更多可能。換言之,做直播需要極強的應變能力,且沒人能準確預測未來直播形態(tài)。
B. 直播電商的本質是以供應鏈支持流量變現(xiàn),獲取有效流量非常重要。疫情大大加速了直播電商的成長,一方面造就了直播電商的繁榮,另一方面卻使用戶產生疲態(tài)。
C. 直播電商最初以優(yōu)質內容為導向,興趣大于信任。而網紅被包裝成明星后,明星、企業(yè)家等紛紛進入直播間,其實是在為信任加持,邏輯發(fā)生了改變——信任大于興趣。
#02 直播電商帶貨邏輯
直播帶貨邏輯不同于做直播的邏輯。
如果你要做直播,需要統(tǒng)籌更多。因為主播的重要性最顯見,很多人做直播以“選主播-操盤-投放-強化主播-強化貨”的邏輯進行。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,逐漸發(fā)現(xiàn)操盤、投放的重要性,最后才會認識到發(fā)現(xiàn)流量變現(xiàn)的基礎還是貨的質量。
而正確的路徑應當是“判斷品是否適合直播-學操盤-選主播、培訓主播-學投放”,先要判斷貨品和自身是否適合做直播,而考慮到部分主播自帶流量、供應鏈可能處理不了太大流量等因素,投放反而最靈活。
直播帶貨邏輯是以內容或以KOL為核心,以供應鏈為依托,實現(xiàn)流量快速變現(xiàn)。而細分不同平臺,邏輯又稍有不同。
淘寶、京東、拼多多,是以商品銷售為目的的傳統(tǒng)貨架式電商,它們的優(yōu)勢在于供應鏈、品牌商資源等后端。核心驅動力是貨品,直播作為一種內容工具補充電商生態(tài),在這些平臺上,直播的最大作用是提高轉化率。
直播特點是以人為核心,主播如同線下“導購”,選擇頭部主播和不知名主播差距巨大。
而抖音、快手則以內容為核心,賦予頭部內容最大流量分配,以優(yōu)質爆款內容吸引用戶關注,它們的優(yōu)勢是流量、主播等前端資源。
雖然用戶以娛樂為目的,常常不具有購物的目的性,以沖動消費為主,但是用戶基數(shù)大,因而成交率也不低。
直播帶貨邏輯也反映出一些問題:
- 主播質量參差不齊,選取主播并不容易;
- 流量雖然重要,但是必須要有供應鏈支持;
- 沖動消費一定會帶來高退貨率。
| 下期預告
直播電商繁榮泡沫說法的合理性:直播優(yōu)缺點的詳細分析。
直播電商未來的發(fā)展趨勢:農村市場、供應鏈、5G新變化。
上一篇:電商上云時代,你真的了解5G嗎?